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升级:明年新商标审查只需6个月
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出台了《关于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 切实提高商标注册效率的意见》,提出2018年底前,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压缩到1个月,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压缩到6个月,商标转让审查周期压缩到4个月,商标变更、续展审查周期压缩到2个月,商标检索盲期压缩到2个月。这个速度,在全球将处于领先地位。
截至今年10月27日,我国已将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由法定9个月缩短至8个月,提前实现了今年的阶段性目标。
从36个月压缩到8个月,商标注册速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
商标注册要历经审查、公示等多个环节。2008年时,我国商标注册审查需要36个月。
为了改变这一状况,工商总局出台了《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》,陆续设立地方商标受理窗口105个,49个质权登记窗口,并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设立商标审查协作中心,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也将于近日挂牌运行。同时,扩大网上申请范围,商标网上申请比例由2013年的62.5%提高到今年的85.45%。今年11月6日电子公告正式上线,缩短商标注册时间1--1.5个月。对部分手续进行了精简,减少了商标申请、商标异议、地理标志注册申请、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的材料和手续,受理通知书由6个月缩短到3个月之内。
目前,商标网上申请、网上查询、网上公告、网上缴费已经全面实现,网上申请业务已扩大至23项。商标业务规费降低50%,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。
2013年,我国已实现审查周期10个月,比2008年缩短了26个月。自2014年实施的商标法规定审限以来,商标审查周期严格控制在9个月以内。
“9个月听起来很长,其实这个数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,如美国7—11个月,日本7个月,新加坡6个月,俄罗斯13个月,印度21—34个月。”工商总局商标局党委书记、副局长崔守东表示,但目前的审查流程与国务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要求、与企业创新创业的需求相比,还存在差距,制约提高商标注册效率的深层次矛盾亟需加以解决。这也是本次意见着力要解决的问题。
8个月再压缩到半年,靠技术投入和精简流程来实现
我国已经连续15年商标注册数量全球第一。特别是 2013年以来,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,我国市场主体大量产生,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,商标申请量以年均25%的速度递增。2016年申请量为369万件,占当年世界商标申请总量的40%,是美国的近7倍、日本的25倍、韩国的18倍。今年1月至10月,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441.3万件,已超过去年全年申请量,预计今年将达到550万件。
在商标申请数量剧增的同时,还要把审查速度进一步压缩,对商标审查工作而言,是个巨大挑战。
据介绍,目前全国有4个商标审查中心,约700、800名审查员。商标局下一步计划根据商标申请量的增长和区域分布,再增设2-3个京外审查协作中心,进一步扩充审查能力。
这些人力远远无法满足日均近2万件商标申请的审查,提速还需要技术的支撑。“商标有很多是图形,人工识别需要大量精力,”商标局综合处处长陈奎表示,商标局将着力提升商标审查智能化水平,继续完善、优化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,建立商标案例数据库,探索图形商标智能化检索技术,研究通过图像识别、机器学习、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商标审查检索结果,提升商标图形检索质量和效能。
当然,内部挖潜、精简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例如,今年11月6日,新版商标电子公告系统正式上线运行,将商标初审公告排版等待周期由一个半月压缩至一周,实现商标公告复刊后数据全覆盖,可查询到自1980年第1期商标公告起的全部商标公告信息。商标局计划全面推进商标注册申请全程电子化,加快商标电子送达和电子注册证系统的建设工作。2017年底实现商标初步审定后一周内刊发初审公告,自申请到发放商标注册证的周期整体缩短1至2个月。
(责编:刘辛未)